装傻上台,借势称帝——习近平崛起中的见证

 一、装傻充愣,换来“放心”提拔

我一直记得,2012年之前的习近平,几乎在公开场合没有留下多少鲜明言论。没有重大政绩,没有鲜明立场,却在接班梯队中脱颖而出。为什么?——因为他“老实”。

老一辈红色权贵看中他的,正是这份“可控”。
尤其江泽民一系——他们认为习近平没有明显的派系依托、也不善言辞,既不会挑战“老人干政”的架构,也不会轻易出格。对他们来说,这就是“安全牌”。

谁能想到,习近平正是靠着装傻充愣,“藏拙守静”,混过了权力最激烈的接班斗争。

习近平早年在福建、浙江、上海任职,特别是在厦门任副市长期间,并没有什么口碑。
据地方百姓回忆,他话少、动作慢、脱离群众,一点都不像典型的“能吏”。

可是——他稳。他有后台。他不树敌,不冒头,也不做得太烂,属于“调走了没人留恋,但留下来也没法反对”的那种官。

真正让他脱颖而出的,是他从不把仕途赌在“群众口碑”上,而是早早明白:在中共体制内,取悦上级,远胜过取悦百姓。

在“装傻”掩护下,习近平并没有真的“躺平等提拔”,他早早就开始进京跑关系,借着红二代的身份,频繁出现在中南海老干部圈里。这不是传说——是当事人之一袁红冰回忆的。

袁当年还在北京活动,由胡耀邦之子胡德华介绍给习近平认识。正是这种在“老人圈”中打通的脉络,才让他在江派、团派之外,成为一条“妥协选项”,最终被捧上了总书记的位置。

他很清楚,中共的升迁从来不是靠政绩,而是靠谁更“安全”,谁更“圈内”。

所以,他频繁进京,利用红二代身份混迹于中南海老干部圈,尤其是通过父亲习仲勋的遗泽,与江派、团派之外的“第三路径”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人脉系统。

这才让他最终在激烈的十八大前权力博弈中,被作为“均衡选项”推上了总书记的位置。

二、一上台,露出真章:先整宣传,再断他人喉咙

他上台后,最早的动作,是提拔宣传系统的一批老保守,尤其是刘云山这样的人。

我那时就看出了味道不对——
一个刚接班的领导人,第一批提拔的不是经济、外交、科技系统的干将,而是中宣、广电、意识形态口的保守官员,这意味着什么?
意味着他不打算开放,不打算改革,而是准备先抓话语权,控制叙事,把“正当性”这条路堵死别人走、只许自己走。

三、权力溯源:体制给与“领袖”的巨大优势

中共体制自毛泽东后虽然取消了“终身制”,却始终没有建立有效的制衡系统。一旦总书记掌握住“军权+警权+宣传权”,就天然拥有了难以撼动的统治资源。

习近平就是在这个结构中,迅速完成了三大收编:

  • 利用反腐名义,清洗政敌与官僚;

  • 提拔忠诚低能者,换掉地方实干派;

  • 重建“个人崇拜”,重新塑造毛式领袖形象。

四、我在墙内见证的转折点

我最早在2012—2013年就发帖点名嘲讽他。
那时帖子居然还活得下来,因为他还没抓稳刀把子。

真正的转折,是2014年整肃周永康、发起709大抓捕。
那之后,我的账号被封,帖子被删,甚至被户籍警察“约谈”,说我“进了反动派名单”。
体制已经开始自上而下全面转向极权统治。

五、结语:能搞政斗,不证明他聪明,更不证明他有学问。

他的胜利,是反对派的失败。是制度的失败。不是他真的有多聪明,而是他深知只要掌控住权力,就不需要聪明。

如今,我把我的见证写下来,作为记录者的责任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“3600元育儿补贴”:习近平统治下的又一场宣传骗局

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三姓家奴:国民党

索多玛爱情故事